【環球軍事報道】在中國的歷史記述中,越南這片土地被貼上過很多標簽,如“南方疆土”、“藩屬國”、“法國殖民地”,當然也有“同志加兄弟”般的“友好鄰邦”。不過,越南的歷史文本則是一部滿滿的抗擊北方強鄰的“民族英雄傳”,它激勵著越南人團結,並保持對中國的警惕。
  公元前214年,秦始皇平定嶺南,設桂林、南海、象三郡,象郡即囊括今天廣西東南部和越南北部、中部的土地。當時那裡存在一些處於青銅時代的原始部落,並無獨立政權,但在河內國家大學歷史系學生阮榮媛的課本上,這是中國占領越南的開始。
  5月下旬,跟隨阮榮媛的腳步,記者穿過河內的法式街區,走進“二征夫人廟”。當時三三兩兩的外國游客漫步於此,廟宇不大,核心景觀是一尊“二征夫人”塑像。公元40年,徵側徵貳姐妹起兵反抗東漢統治,三年落敗。雕塑中兩人雙膝半屈,手臂高舉空中。阮榮媛說,這是徵氏姐妹堅貞不屈、投江自盡的情景,“此後900年間,越南民族展開了不屈不撓的反侵略鬥爭”。但在中國《後漢書》里,二征戰敗被俘,“明年正月,斬徵側、徵貳,傳首洛陽”。
  出“二征夫人廟”往北,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設在一幢法國殖民時期語言學校的雙層建築內。一層展廳陳列著一排高大的尖頭木樁,牌子上寫著:公元938年在下龍灣附近的白騰江一戰,大將吳權利用這些插入江底的木樁,借潮起潮落擱淺南漢戰船,後聚而殲之。吳權一戰擊敗南漢,開啟了越南國家獨立的進程。
  在此後中越保持“宗藩關係”的900多年裡,越南涌現抗華英雄無數。這些人和故事被載於越南歷史文獻和教科書中,被展示在博物館里,被雕成塑像、起作街名,好讓後世不忘。在胡志明市歷史博物館,沙盤重現11世紀越將李常傑大戰宋軍的場面,但對李攻入北宋邕州屠殺數萬平民隻字未提;河內博物館詳盡描述1288年陳興道在白騰江大敗元軍,“粉碎了蒙古人占領世界的圖謀”;統一宮外事廳的背景牆是一面由40塊金色拼圖構成的漆畫,描繪“1428年民族英雄黎利擊敗明軍,凱旋稱帝”。在越南的大部分城市,總有一條主街叫“黎利大道”,總有一處濱河地標起名“白騰江”。
  記者不解:“印度支那半島持續千年的族群之戰涌現眾多‘民族英雄’,但在越南只有抗華英雄名垂千史。”阮榮媛點頭稱,他們這一代越戰後出生的青年,從小聽著抗華故事長大。“中越在國土面積和實力上明顯不對等,可是鄰居不能選擇”。在阮榮媛和她的同學們看來,對中國保持敏感和警惕是越南的不二選擇。
  記者還發現,面對北方鄰居,越南的心態在高大自尊的民族意識和以小國自居的務實主義之間,進行快速轉換。在河內軍事博物館,一名操熟練漢語的越南導游認為中國“對越反擊戰”最終陷於越南英雄兒女的汪洋大海,狼狽撤退。談及南海之爭,他卻說:“越南那麼小,怎麼可能主動侵占中國島礁,中國比越南大那麼多,為什麼要和我們爭?”(文中越南人物皆為化名)
  
(編輯:SN063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x78txra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